5月23日,省委教育工委舉辦黨史學習教育第二次形勢與政策高端報告會,邀請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王剛教授,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張新平教授,為全省高校師生作了題為《從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邏輯》《中國共產(chǎn)黨與中國特色發(fā)展道路的探索》的報告。我校組織部、宣傳部、學工部、馬克思主義學院相關負責人,全體思政課教師、輔導員和學生代表230余人通過在線直播集中聽取報告。更多黨員領導干部和師生員工通過手機收看直播的方式參加報告會,并在線上線下展開熱烈討論。


張新平教授圍繞“28年革命與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30年社會主義建設與中國道路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的形成及其世界意義和中國特色發(fā)展道路探索的反思”四個方面,詳細介紹了中國共產(chǎn)黨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及歷史演變脈絡。引用重大歷史事件及史實史料,帶領師生感悟黨和人民在不同歷史時期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困苦、尋求中華民族復興之路的崎嶇坎坷。張新平指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是扎根中國大地深厚土壤的偉大事業(yè),是黨和人民歷經(jīng)百年奮斗開創(chuàng)的事業(yè)的繼承和發(fā)展,是國家富強、人民富裕、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張新平教授強調(diào),廣大師生要樹立正確的歷史觀,不斷吸取經(jīng)驗教訓,理性看過去,正確看現(xiàn)在,高效看未來。
王剛教授從深入學習習近平《論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認真研讀黨史基本著作和深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三方面,系統(tǒng)講解了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對思想、信仰、道德、實踐的要求。以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人生變遷為例,深刻闡釋了歷史和人民為什么選擇了中國共產(chǎn)黨。王剛在報告中強調(diào),“歷史是最好的老師、教科書、必修課、營養(yǎng)劑”,要樹立正確的黨史觀,認真研讀黨史基本著作,深刻理解習近平《論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將黨史學習教育與“四史”學習相結合,通過學習不斷加強黨性鍛煉,筑牢信仰之基,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共產(chǎn)主義的信念,對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王剛教授還向師生推薦了黨史學習教育參考書目和資料。
我校師生在聽取報告后紛紛表示,報告內(nèi)容豐富詳實,思想深刻嚴謹,聽后受益匪淺。今后要深入學習黨史,在學習中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為學校“一流學院”建設添磚加瓦,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提供精神動力,貢獻青春力量。
(文/王然 史涵玥 張雨婷 圖/趙燕玲 編輯/崔倩 審核/王霄飛)